订阅
服务器 https://www.changxingyun.com 疫情凶猛,现在不少城市,都流传着各种封与不封的传言。 本轮疫情流行的奥密克戎BA.5.2变异毒株,传播力强、隐匿性强,更难防范。现在已经入冬了,气温渐冷,作为一种感染上呼吸道的病毒,传播得会更快。在接下来的冬天,我们可能会经历病毒最猛烈的传播。 每天几千感染的时候,要想彻底控制,除了整个城市封起来,恐怕也没有其他办法。所以,在未来3个月,很多地方都可能进入不同程度的封控状态。 但无论如何,在整城封控之前,请让人回家,让人做准备。 首先,要明白一点,封控的对象,不是人,是病毒。很多地方,很多基层部门在执行的时候,忘记了这一点,把人当作了封控的对象,就搞“要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图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地把人封住。结果,很多人被突如其来地封在了商场、办公室、工厂、游乐场,被封在家外面。很多人与妻儿分离,无法照顾老人孩子,也无法照顾宠物。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 很多地方害怕提前告诉群众要封控,模模糊糊、语焉不详,是害怕引发市民恐慌、抢购。的确,市民一旦知道要封控,一定会抢购,但这仍然是值得的。因为这会让封控期间更少出问题,更少出现悲剧。 首先,封控出其不意,市民惶惶不可终日,谣言也由此而生。缺乏预期往往是混乱之始,提前告知封控,可以明确市民预期,就不会滋生“明天要封控”这种谣言。因为市民知道“封控一定会提前3天告知”,自然就不会信谣言。 而且,突袭式封城,会造成不公平。封城之前,接近信源的人,会得到确切消息,可以通知亲朋好友准备。消息会扩散,形成流言,相信流言的人,会去准备,但坚决不信谣的人,反而会陷入窘境。所以,有人说,“谣言止于智者,智者菜没买上。听信谣言者一日三餐,不信谣言者三日一餐。跟着智者混,三天饿九顿。 显然,这是不公平的,是对良好市民的嘲讽。 其次,市民提前知道封控,就会选择去最合适的地方,与合适的人一起,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最安全、最舒适、耐受度最高的方式度过封控。 比如,有些人需要回家与亲人在一起;需要照顾两边老人,夫妻就会分开,一人照顾一头;或者把老人接到一起;有人需要把孩子从老人家接回来;有人需要照顾自己的猫;有人提前安排好工作;有些人需要去工厂、实验室善后;有人需要提前准备好复习资料;还有人需要买好各种药物、粪袋、血糖试制、胰岛素,等等等等。情况多种多样,这都需要几天缓冲时间。 第三,提前知道封控,就可以准备物资。有了缓冲,市民会大买三天,准备足够的生活必需与非必需品。 人回到家,做好准备,和家人待在一起,互相照料,就可以避免很多损失,很多悲剧。有了足够的事情可做,也会让封控期间的日子更容易熬,哪怕多那么几天。市民做好了准备,相应的就能减少基层的保障压力,减少各方面的冲突。 所以,即便限制市民离开本地,停掉高铁、飞机、高速,立即生效。但在一个城市内,封控前,应该给市民缓冲时间,让他们回家,让他们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划区封控、分区封控,也应该如此。市没封、区没封,但化整为零,各区所有街道都封了,这种情况也应该给市民准备时间。 就在今天,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尽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也当有此义。 当时上海封城前,浦西是提前4天告知的,四天宝贵的准备时间,极大地改善了很多人后面的生活条件。而当时浦东很多地方是突然封的。有一个年轻姑娘为了从浦西去浦东,照顾她生病的父亲,先是步行、然后偷偷搭车,辗转才到父亲家里。如果能有个缓冲的时间,老人就不会单独一个人被封在家里。这样的事,不应该再发生了。 让人回家,让人做准备,多几天缓冲时间,的确可能会造成多一些人感染。感染几乎不会有生命危险,也不影响整个城市的大局——每天感染都数千了,再多几十个几百个,不影响大局,反正整个城市都要封了,定期核酸都会筛查出来的。但有了这几天缓冲,整个城市、全体市民才能真正做好准备。这是值得的。 城市居民,不是病毒,不是防范的对象。防疫的目标,既包括他们的健康,也包括他们正常的日常生活。他们是防疫工作的坚强依靠,瞒着他们,防着他们,是干不好事情的。 疫情凶猛,各地无法确定是否封控,但从现在开始,起码可以向市民明确一个事:封城,绝不搞突然袭击。 本文已开启快捷转载,无需开白名单即可转载 欢迎关注更多深度文章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