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写出你对金文的了解。 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字体线条粗壮,早期象形性明显,西周晚期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 写出你对小篆的了解。 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 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写出你对隶书的了解。 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 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 基本笔画已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元宵节: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唐)崔液《上元夜》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端午节: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七夕: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中元节:绛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李商隐《中元作》 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除夕: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 春联: 一年好景随春到,四季财源顺意来。(心想事成)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四季兴隆)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五福临门)年年福禄随春到,日日财源顺意来。(新春大吉)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吉祥如意) [前仆后继]前边的倒下了,后边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 [自欺欺人]指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现指明明知道真相,却骗自己也骗别人,不肯面对事实。 [不足为据]不能作为依据。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观点、情节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 [孜孜不倦]通常指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 写出你对楷书的了解。 魏晋时期有了楷书。 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便于书写和认读。 南北朝之后,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通行至今。 楷:规矩、楷模。 甲骨文发现的时间、地点。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 谁发现了甲骨文,发现的原因是什么? 清代国子监官员王懿荣,酷爱收藏古董,精通金石之学。 易错词语 腊八粥(zhōu) 油腻(nì) 咽下(yàn) 大匙大匙(chí) 塞灌(guàn) 搅和(jiǎo huo) 浓稠(chóu) 嘟囔(dū nang) 熬粥(áo) 深褐(hè) 染缸(gāng) 脏水(zāng) 肿胀(zhǒng) 黄焖鸡(mèn) 筷子(kuài) 唾沫(tuò) 孥孥(nú) 课文重要知识点 本文作者是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中国著名作家,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代表作有:《边城》《长河》。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比喻陷人绝境,没有出路。 [面面相觑]互相望着发愣。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