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腾讯云国际站 供应和需求是决定价格的本质因素,展示供应和需求关系的“供需平衡表”则成了研究价格变化不可或缺的工具。那供需平衡表究竟要怎么看呢? 01 首先来看一下供需平衡表的构成 总的来说,供需平衡表有三大部分组成:总供应、总需求、期末库存。三者间关系为: 总供应-总需求=期末库存 总供应又包括三块:期初库存(即上一期的期末库存)、产量、进口量。 总消费则包括两部分:国内消费量、出口量。 将这6项依次在表格里列出,就形成了供需平衡表。 表中所列内容不局限于这6项,可根据品种特点进行适当增减。比如大豆平衡表中还会列出压榨消费、食用消费量等。 02 拿到这样一张表后,该怎么看呢? 以上面棉花的平衡表为例,可以遵循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顺序来看。由上到下看的是某一周期的供需情况。从右到左看的是变化,相比上一期的变化、或者相比上次预估值的变化。 比如:从上到下看可知,2022/23年度,预计期初有713万吨棉花(由上年度结转而来),生产棉花586万吨,进口205万吨,国内消费785万吨,出口3万吨,最终结余716万吨。 从右往左看可知,10月份对2022/23年度的预测数据与9月作出的预测没有变化,除了期初库存和期末库存。期初、期末库存之所以有变化,是因为对2021/2022年度的数据估计做了调整,导致2021/2022年度的结余由此前的716万吨调整为现在的713万吨。 另外还可以看出,2022/2023年度与2021/2022年度相比,播种、收获面积、单产有所提高,产量、进口量有所增加,消费有所下降,出口保持不变。 当然了,这都是些最基本的,没什么难度。在平衡表这一堆数据里,最重要的就是“期末库存”,也就是结余了。因为这是反映供需是宽松还是紧张的最终体现。一般来说,结余多,表明供需宽松;结余少,甚至无结余或结余为负,表明供需紧张。 不过,光看期末库存容易产生误导。因为,有些品种的供需数量本身就大。看着很大的一个期末库存数据,可能比起需求量却很小。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商品的供需情况,引入了“库存消费比”这个指标。 03 什么是库存消费比? 库存消费比指的是库存和需求的比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衡量粮食安全水平的一项指标。所以,在农产品中经常会看到这个说法。当然,其他领域也在使用这个指标。 库存消费比=期末库存/需求 库存消费比下降,说明有供需紧张的趋势,上升则表示有供需宽松的趋势。一般来说,各行业都会制定自己合理的库存消费比。 比如棉花,通常认为期末库存消费比在30%左右时,市场表现为供求基本平衡。低于30%,市场会出现资源紧缺的情况,而高出30%太多,则表现出供大于求的格局。 另外,“期末库存”即是下一周期的“期初库存”,因此,期初库存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分析那些耐储藏的农产品、金属产品、能化品时。 最后,再强调一点。在一个周期结束前,平衡表的数据都是预估的,是动态调整的。比如市场每个月都在关注的美国USDA报告,它就是每个月做一次调整,然后公布。再比如我国农业农村部对主要农产品的供需预测,也是每月做一次预估。 现在,你会看供需平衡表了吗? (文章来源:美尔雅期货) 文章来源:美尔雅期货![]()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