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什么样的数据属于个人隐私?如何保护数据安全?|《封面》对话鲁京辉

2023-02-16|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中,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一种战略选择。与此同时,数据安全成为了企业......
西安联通宽带 http://www.woi029.com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中,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一种战略选择。与此同时,数据安全成为了企业和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隐私保护。什么样的数据属于隐私?我们的手机安全吗?日常谈话中提到的产品为何会被手机电商疯狂推送?消费者如何保护隐私安全?凤凰网财经《封面》对话vivo首席安全官鲁京辉。

鲁京辉认为,数据隐私的界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实际上就数据使用来说,它有很多的基础:比如说它来自消费者或者行业发展趋势的需求,来自监管部门的需求。我们要有一个基础的原则,要先定好这个规则。”

他指出,企业需要做的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一套解读和转化,制定相应的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在vivo的产品上,标准体现为三点。一是数据最小化,二是透明可控,三是端侧处理。就比如我现在只需要拿一粒小芝麻,那我就不需要拿到一个大西瓜。我们只采集该服务相关的最小数据级,避免数据滥采滥用。”

以下内容摘自《封面》专访鲁京辉

《封面》:到底如何判定数据的隐私范畴?有些数据可能属于公共数据,有些数据它虽然是个人数据,但是它不属于隐私,怎么来判定?

鲁京辉:什么样的数据属于个人隐私?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实际上就数据使用来说,它有很多的基础:比如来自消费者或者行业发展趋势的需求,来自监管部门的需求。我们要有一个基础的原则,比如近几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都提供了一些基础的合规标准。

那企业需要做什么?就需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一套解读和转化,比如相应的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这个标准会定义哪些数据可以采集、在什么场景下可以采集,以及采集以后所必须遵循的透明可控的标准。比如在手机上提供某个应用或服务时,这个应用需要告知用户,需要采集什么信息。在获取用户同意后,数据采集行为才可以发生。采集之后,在使用、分享、分发、加工,甚至销毁的过程,都需要有相应的一系列标准。

在vivo的产品上,标准体现为三点。一是数据最小化,二是透明可控,三是端侧处理。“数据最小化”就比如我现在只需要拿一粒小芝麻,那我就不需要拿到一个大西瓜。就是在提供必要服务时,我们只采集该服务相关的最小数据级,避免数据滥采滥用。

另外就是“透明可控”,这其实也回应和解决了消费者一直很顾虑的问题:大家会担心这些APP、移动应用,或者是一些服务提供者,到底对我的数据做了什么?我从手机上获取的这些APP和应用服务,是不是有一些在后台监控我?会不会在后台获取我的数据?是不是有一些应用在后台偷偷打开了我的相机、访问我的相册等等...我们把这些担忧都暴露在一个很清晰的管理框架下,让消费者可知可控。

更多内容 进入《封面》专题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北市百事通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北市百事通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