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资讯

订阅

致高考:不再独木桥 仍是一道坎

2022-09-01| 来源:互联网|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为给广大考生创造良好的应试环境,按惯例,城市的各种建筑工地都临吋停工,以减少......
积水潭医院 建档 https://www.xiaomaiyunbao.com/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为给广大考生创造良好的应试环境,按惯例,城市的各种建筑工地都临吋停工,以减少噪音对考试的影响;交管部门全员上岗,为考生保驾护航,社会各方也纷纷为高考让路。这些措施和做法,充分体现了高考在国人心目中的份量。

  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报名考生527万,包含大、中专生在内,一共录取27万人,综合录取率仅为4.7%。自此高考成为一条独木桥,万千考生形成千军万马之势,一旦通过高考被大学录取,便享有“天之骄子”的盛誉。更有无数人借此实现了鲤鱼跃龙门的梦想,从偏僻的山村进入城市甚至进一步出国留洋开眼界、长学识,实现了自己的阶层跨越与人生目标。

  恢复高考之初,受制于中国大陆开放和发展程度不足的影响,就业机会与选择极其有限,所以高考对于每个考生的人生意义自然不凡。高考成为很多人人生轨迹的分水岭。有金榜题名的喜悦,自然就会有名落孙山的失意。不少失意者为改变命运在高考中屡败屡战,早期连续参加高考8次,被戏称为“朱八届”的例子在各地都不鲜见。

  时至今日,即使每年考生人数过千万,高考的综合录取率也已经连续两年超过90%,加上每年大量的出国留学人员,就业、创业的环境已经大大改善,高考早已失去了人生独木桥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的竞争程度有所缓和。

  从上世纪末985、211工程的立项建设,到近几年双一流概念的推出,无疑给众多的高校进行了某种意义的分层与归类。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能否跻身顶尖第一流高校成为高考生的第一追求。近几年河南高考生中的复读生比例基本上都在20%以上,这其中大多数复读生都并非上年未能被录取,而是为了能上一所更加理想的学校。这与恢复高考之初的复读不可同日而语,只能说明高考竞争态势的改变

  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高考对名校录取的追求和竞争并不比恢复高考之初逊色。由于这些年高校的大幅扩招,大学毕业生早已从所谓的“天之骄子”褪色为了普通的求职者。各用人单位面临大量的求职者,最简单、最直接的遴选方式只能从求职者的学历,尤其是从本科学历来对比,更加注重求职者学历中985、211、双一流等标签。网上流出的几家头部券商和知名基金公司的招聘目标院校名单充分体现了这种名校崇拜情结。这客观上又加重了高考中学习中上程度者的竞争压力。

  虽然有人对用人单位过于看重应聘者的本科毕业院校背景多有诟病,但毋庸置疑的是,就现阶段而言,高考依然是最公平、最合理的一个比拼平台。受网络技术发展和信息公开的影响,现在的高考录取越来越透明,黑箱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少。高考成绩无疑能直接体现考生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而这种能力与态度,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以后工作中的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一考定终身的说法渐失市场。但高考作为考生成人之后的第一场大考和人生的第一次总结,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考之后还要填报志愿,学校与专业的选择,对多数人而言,基本决定了以后的职业走向。从这种意义上说,高考依然是承载梦想、成就人生的一道必须爬过的坎。

  每年的高考,各地也仍然会出现连续十几年甚至数十年坚持不懈的大龄甚至老龄报考者。对于这些考生本身,录取与否显然已经不太重要,主要是彰显了其对高考的一种执念,爬过高考这道坎,也许就是他们试图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与途径。

  (作者供职于证券时报社,仅为个人看法,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也不构成投资建议)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分享至 : QQ空间

10 人收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上一篇:暂无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关于本站/服务条款/广告服务/法律咨询/求职招聘/公益事业/客服中心
Copyright ◎2015-2020 北市百事通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北市百事通 X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