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设计意图:理解乘法意义的重中之重在于要弄明白“几个几相加”,建立“几个几”的模型。在三个游玩项目的现实情境中都重点突出让学生用“几个几”说一说图中的信息,以及用“几个几相加”说出3+3+3+3+3=15等几个这样的同数连加算式,是为了积累学生的感性经验,把现实情境与同数连加的算式抽象成“几个几”,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几个几”的模型,为后面将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做铺垫,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 感受相同加数 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三个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加数相同,都是连加,都是加数相同的加法,都可以读成几个几相加(板贴:加数相同的加法) 师:判断下面的算式,哪些是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哪些不是? 设计意图:已经建立了几个几相加的模型,但是还是有少数孩子对同数连加的模型似懂非懂,于是用判断哪些是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进一步巩固“几个几相加”的模型。 列方程:把题目中已知数量的值代入等量关系式中,然后设未知的数量为一个字母(如x),也代入等量关系式,这样便可得到方程。 例如:己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2.4米,求边长为多少? 解:设未知的边长为x米。 然后把周长2.4米,边长x米都代入等量关系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得到:4x=2.4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万以内的数是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内容。虽然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但仍然存在一些教学难点。本单元教材遵循人类认识较大数的一般规律,尊重儿童的认数特点,编排九道例题,循序渐进地教学万以内数的知识,具体安排如下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直观认识几百和几百几十几例2三位数的意义(组成) 直观认识一千例3三位数的读与写例4认识算盘,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练习三 练习三位数的知识,重点是数的意义和读写(续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5认、读、写整千数,四个数位上都不是0的四位数,末尾有0的四位数例6直观认识一万 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例7认、读、写中间有0的四位数例8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例9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练习四 练习四位数的知识,重点是数的意义、读写与求近似数单元复习整理并应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知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因此缺乏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大数的主要障碍。从上表里可以看到,全单元的新授内容大致分成三段编排,例1~例4集中教学三位数,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千”的观念。例5~例7集中教学四位数,让学生初步认识“万”。例8和例9则把三位数和四位数结合起来,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与求近似数。这种知识结构与过去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把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认、读、写分开安排,降低了学生认知的坡度,有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比较数的大小和求近似数,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原理与方法是一致的,都是依据数的组成作出判断,合起来教学,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教学乘法 引出乘法 师:小朋友们,我们再回到“2+2+2+2+2+2+2=14”这个加法算式上来,如果过山车再长一些,每排坐2人,坐了这样的20排,那应该有多少个2相加呢? 预设:20个2相加。 师:要把这样的加法算式写下来,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会怎么样? 预设:会写很长,本子写不下,容易写错,很麻烦...... 师:是的,写起来很麻烦。像这样的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乘法。板书(用乘法表示) 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齐读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2+2+2+2+2+2+2=14就可以写成7乘2等于14或者是2乘7等于14(板书:7×2=14,2×7=14) 设计意图:让学生想象20个2相加的加法算式,然后观察PPT出示的算式,感受到多个数相加算式的书写不便,产生用另外一种算式来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情感需求。 解简单的方程时可以直接采用的公式: 加数=和-另一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乘数=积÷另一乘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简单说就是:“等号两边同时加,减,乘,除0除外)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 检验方程的解,就是把它带回到方程中,看等式是否成立。 算盘曾经是十分常用的计算工具。发明和使用算盘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文明。由于计算器的普及,珠算已越来越少,离开小学数学教学也有较长时间了。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本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个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好处。 教学千以内的数,调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设计符合儿童认数特点的教学线索与方法。 在前几册教科书里,学生陆续经历了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11~20各数、认识100以内的数等过程,初步积累了利用数珠、小棒、计数器等表示数的经验,初步形成了联系数的组成理解数的意义,以及读数与写数的经验。这些都是教学万以内数认识的可用资源。教材设计的认数教学线索与方法,遵循儿童的认数特点,使已有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